股票代码:870757
服务电话:400-089-8890
本科为化工专业的杨朔,在实习过程中,接触到了河南省文保中心,由此,一个叫做文物保护的学科敲开了杨朔的心门。
这件由河南信阳城阳城遗址八号楚国贵族墓出土的珍贵文物带给她的震撼难以言表,红黑交错显得深沉而庄重,“两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制作这件竹席的?他能否想到两千年后,会有一位年轻人,站在他制作的竹席面前,为他精湛的工艺而由衷赞叹?”那一瞬间,常常出现在书本上的“文明传承”四个字,不再是干巴巴的笔画,而是生动鲜活地刻入了杨朔心中。
这个敢于为自己筑梦的女孩,在一步步的努力中,将自己的梦想照进了现实。考进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以曾经的化学专业为基础,选择了文物保护专业,真真正正地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古人的智慧结晶对话,建立超越时间的连接,缔造沟通未来的传承。
“人生在世,择一热爱事,日日精进。”是一位师长对杨朔的勉励,而她也始终秉承着这样的初心,在实践中,爬过云南的深山,只为调研崖画的病害;走过广东开平大大小小几十个村落,只为采集碉楼的数据;踏过新疆的戈壁滩,只为学习壁画的保护。
在广东省南雄市做红军标语保护的前期调研工作时,杨朔站在当年红军站过的位置,与革命文物面对面,这让她再一次感受到通过文物,与过去的连接。尽管间隔着漫长的岁月,但80多年前,赣粤边红军独立师第三团年轻的身影似乎映射在杨朔的眼中,“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中国人民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这片红色土地上发生过的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好像都真切地展现在我面前。”让革命文物继续焕发光彩,让物质和精神一样永续传承,这样的信念,也使得杨朔更加坚定了自己所学专业的意义。
与内容丰富的实践相比,文物保护专业更多要面对的,则是相对单一的日常。实验、分析、研究,或许枯燥,但却纯粹,杨朔曾在实习中,日复一日地研磨抛光芝麻粒大小的树脂块,尽管是简单的工作,却需要无与伦比的耐心与细心,这虽然只是文物保护工作的第一步,但这样的态度却贯穿于文物保护的每一步。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杨朔对于文物保护的认知,亦是她在专业领域中的座右铭。
心怀华夏文明传承的广博境界,而又着眼于日常工作上的每一处细微之地,用现代科学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实现跨越时空的对话。
人生没有岔路,梦想也从来不是虚无,青春的炙热,来自无所畏惧的奔赴。你可以说,青春就是风华正茂,追逐心中所向;你也可以说,青春就是赤子之心,不负青云之志;杨朔则说,青春就是敢于筑梦,勇于追梦,驰骋生命万千可能。
青春当逐梦,